您好,欢迎访问傲世皇朝注册教育培训平台24小时在线服务!

傲世皇朝平台注册

全国咨询热线

您现在所在位置:傲世皇朝 > 通知资讯 >

熊斌教授:数学竞赛培训可以培养未来的科学拔

更新时间:2024-06-27

  近年来,数学竞赛教育全民化、低龄化等现象饱受质疑。对此,曾10次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领队、其中7次夺冠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、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熊斌也忍不住发话了,“数学竞赛内容在被普及的同时,就失去了‘选拔’功能”。

  日前,在华东师大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,熊斌和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教师何忆捷在题为《中国资优生教育——中国数学竞赛简介》的邀请报告中,简要回顾了中国数学竞赛走过的65年,并结合自身经验与世界分享对我国数学竞赛的相关思考。他认为,“中国的数学竞赛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提升,但在处理普及和选拔、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上,仍需要做出长期的实践探索。”

  他介绍,中国的数学竞赛始于1956年,这一年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武汉四大城市分别举办了高中数学竞赛。华罗庚亲自担任北京市竞赛委员会主席,并主持命题工作。65年来,中国数学竞赛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。1985年,我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(IMO),并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第31届IMO。

  “我国的数学竞赛迅速达到并常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,与此同时,数学竞赛的培训成为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,甚至成为尖子生的‘第二学校’。”熊斌分析说,中国的数学竞赛培训体系呈现“校级——省市级——省际级”的结构,兼顾普及与提高,交叉覆盖到学生的各个年龄段以及学习水平层次。

  他认为,长远来看,数学竞赛的培训可以培养未来的数学家和科学拔尖人才。中学师生也可以通过比赛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学术交流。

  关于数学竞赛所呈现的“全民化”趋势,熊斌认为:“从数学普及功能而言,数学竞赛题完全可以面向广大中小学生;但从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角度而言,数学竞赛的确只适合于有浓厚兴趣和较强数学能力的少数学生。”他认为,强求大多数学生投入到高水平的数学竞赛训练中,是违反教育规律的。

  数学竞赛培训应该从小练起吗?熊斌说,历届IMO中不乏低年级学生获奖的情况,例如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(Terence Tao)在12岁时就获得了IMO金牌。但他也指出,过早接触数学竞赛存在弊端,“如何让超常学生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,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兴趣,是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时必须考虑的。”

  近年来,全国各地低年龄选手的解题水平大幅提高,初中竞赛的试题难度和复杂程度也水涨船高。熊斌对此表示“担忧”。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课外内容被“普及”到课内,可能会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材料过多,加重学业的负担;另一方面,数学竞赛的内容在被普及的同时,往往就失去了“选拔”的功能。

  “数学竞赛应尽量避免在大家都熟悉的、或是已有规范研究的领域中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。”他呼吁包括数学家在内的各方力量相互配合,协力做好命题工作,以保证命题的新颖性及能力导向性。

在线客服

ONLINE SERVICE

联系电话

傲世皇朝平台注册

返回顶部